这部期待很久R级片终于来了!它是一个限制级暗黑童话
2018-01-13 10:40:01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来源:奇遇电影

Happily, Ever, After。

永永远远地,幸福快乐。

无数次,童话结束于此,向懵懂的低龄读者,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。

只有等长大后,我们才会明白,在瞬间的Happy之后,并也没有什么After。王子与公主,往往没有幸福地住在城堡里共度余生。

但我们还是需要童话,需要那句承诺。因为,在世事难料的现在,只有把美好的瞬间定格,才不至于让心中的信仰陨落。

于是,当《水形物语》在老套的结局里抵达高潮,我还是不能免俗的感动了。

最后一个画面中,人类公主拥抱双栖王子的形象,如雕塑,如护身符,驱散了陆地上的眼泪、弹孔和伤痛。

凭借他们,吉尔莫·德尔·托罗企图催眠那些能够被催眠的看客。

后者会在半梦半醒中觉悟,电影的魔力依然有效,爱的怀抱,仍然能容下最孤僻者。

水 形 物 语
The Shape of Water
2017
导演: 吉尔莫·德尔·托罗
编剧: 吉尔莫·德尔·托罗 / 瓦内莎·泰勒 (《权力的游戏》)
主演: 莎莉·霍金斯 / 迈克尔· 珊 农 /
理查德·詹金斯 / 奥克塔维亚·斯宾瑟 / 迈克尔·斯图巴
豆 瓣:7.8 / 10
IMDb: 8.1 / 10
烂番茄:92%新鲜度
MTC: 92
*资源和中字(别的组翻的)都出了,大家自行去找吧
另,爱奇艺买了这个片子的国内版权
本片美国评定为R级,不知他们如何处理了

童话已死?

吉尔莫·德尔·托罗喜欢童话。

但童话,早就无法令大多数观众兴奋了。

正如成年人偏重引诱,不喜告白。心智成熟,阅历繁复的人们需要的往往是谜题、结构、留白、韵味。

即使放下艺术片的架子,合格的商业制作也至少要提供前所未见的场面或出人意料的结局。

所以,面对现代胃口的挑剔,托罗的直白与浪漫,固然来自一片赤子之心,却很难摆脱「庸俗老套」的批评。

哦不好意思,相比照片,我觉得这个手办更能代表托罗的精神

《地狱男爵》《环太平洋》《猩红山庄》.…..记不清有多少次,这些奇/科幻电影重蹈了南瓜马车的覆辙,在场灯点亮的瞬间退化为廉价的家常菜肴。

但是,没有童话,没有魔法,没有一厢情愿的催眠与被催眠,现实就只能祛魅,露出冰冷入骨的锋芒。

《地狱男爵》《环太平洋》《猩红山庄》,托罗这些前作你觉得怎样?

可以想象,如果没有童话,《鬼童院》和《潘神迷宫》里的反派,将还原为手执刀枪的法西斯杀戮者;《地狱男爵》里的路西法,也无法逆转成为对抗上帝,拯救人类的恶魔。

同样的,当时间回到1962年的美国巴尔的摩。

杀死童话的世界将只剩下冷战的湿冷与种族歧视的隔阂。现实的真空压缩着明争暗斗的人类,让他们点不着一丝浪漫温暖的烟火。

冷战时期,政府秘密科研部门的阴冷

所以,说托罗幼稚也好,恶俗也罢。我还是挺庆幸这个常拿二三星的傻子迟迟放弃不了童话,甚至还愿意把自己的落落寡合,写成一个个怪物传说。

而《水形》,即使在托罗的世界里也有些特殊。

鬼怪、巫师、血族、金刚的流行元素,这一次都被封藏起来了。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克鲁苏式的暗绿色双栖人,和一个无声女子。

在他们之间,搅动起来的不是咒语,而是水煮蛋和黑胶唱盘。这些俗物被水的形状笼罩,书写出爱的物语。

你的形状

童话里,公主总是最先出现。

因此,《水形》中的伊莱莎,最先进入观众眼帘。

她并没有传统公主的珠光宝气,反倒瘦弱、沉默。

在她的脖子上,分居两侧的三道疤痕,也暗示着不似公主的悲惨过往。

脖子上的疤痕其实是女主莎莉·霍金斯的主义,她自己此前一直在写一部人鱼小说,主角脖子上的疤痕是暗藏的鱼鳃

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三道疤,伊莱莎无法发声,只用手语交流。

而在冷战时期,作为奥卡姆航空航天研究所的一名夜班保洁员,伊莱莎的缄默,反倒利大于弊。

于是,在一个寻常夜晚,独特却平凡的伊莱莎公主,经闹钟提醒,准时醒来,开启了整个故事的序章。

霍金斯在这里贡献了极其优雅的演技,一举一动都像舞蹈,和她去年另一部佳作《莫娣》形成强烈反差

画面中,伊莱莎井井有条地烧水煮蛋,放水洗澡,并在煮蛋器精准的几分钟时间内,用手指轻轻拨弄全身最敏感的器官,营造自己的高潮。

呻吟着,她躺在浴缸中央。

萦绕着她的温水,反射出绿色瓷砖的光泽,将整间屋子照亮。

而这,正像它主人的梦境:幽兰的海水淹没整个世界,伊莱莎静静漂浮其中,轻盈自得。

伊莱莎的梦

伊莱莎是沉默的,奇怪的,孤独的。

尽管有邻居吉尔斯和同事泽尔达的陪伴,她仍然认定自己是个不完整的残品,一颦一笑好像都掩饰着忧伤。

这份不完整的自怨自艾,不仅仅是因为无法发声,也是因为无处施爱。

当她在楼道间自娱自乐地起舞,在公交上用小帽子托住脑袋,我们既能看到其中的自足,也能看到缺少陪伴的遗憾。

这时王子及时赶到。

但他并不属于公主的世界,甚至都不是人类,仅仅因为政府的暴力,才被强拉入场。

公主第一次见到王子的方式比较尴尬

在将军口中,这位张着鱼鳃鱼鳍的王子,被粗暴地称呼为「资产」(The asset),需要被放入密闭水箱,谨慎保管。

而对奥卡姆研究所主管斯特里克兰来说,「资产」的身体构造具有适应太空环境的潜力,因而可以成为打赢冷战的有力工具。

除此之外,水箱中那具生命体的尊严和思想,则是没有必要的问题。

「资产」本人

然而,「资产」,并不如人们想象中愚蠢驯顺。

在人类的无知挑衅下,他很快就咬掉了斯特里克兰的两根手指,展现出惊人的破坏力。

这件意外一方面让美国政府对「资产」起了杀心,另一方面也让被囚禁的水形结识了负责清扫血迹的公主,伊莱莎。

接下来,仅仅一个对视的时间,命运就趁虚而入,做出了任性的安排。

人生若只如初见

在阴冷的实验室里,伊莱莎手拿装有断指的袋子,着迷地注视着密封水箱中的健美身躯和巨大的双眼。

然后,她伸出手,隔着玻璃与水中的他,掌心相接。

那一刻,伊莱莎表现出了公主才具备的勇气与纯洁。

面对完全未知的存在,她不仅感觉不到恐惧和厌恶,反而产生了深刻的共鸣。

无言的对视中,她告诉自己,「这个灵魂看到了真正的我,因为他,即是我。」

看着蛋壳,我也想到了你

人类能爱上怪物吗?这是托罗自小就执着于探究的谜题。

一部《水形》未必能完美回答这个问题,但它至少能够证明,当人类陷入爱情,他或她眼中,就再也没有旁人所见的怪物危机。

人们说「情人眼里出西施」,但爱,并不会让东施变成西子,只是把所爱之人的形状完全溶解掉了。

其结果是你再也无法回想起那个人的准确样貌,却发现整个世界都是他/她的身影,所到之处无不充满他/她的踪迹。

于是,当坠入爱河的伊莱莎离开水形,歌舞片中的每一句吟唱,电影院传来的每一声回音,甚至窗玻璃上滑落的每一颗雨滴,都充沛着暖流,让她忍不住露出笑意。

而到了第二天上班时,她更会违反规章,奔入研究所禁区,只为再见水形。

看着浴池里的水,陷入相思之情

爱的限制级

《水形》中,托罗的浪漫远远超出我的预期。

阴暗的实验室里,她以拖把为伴,为水形舞蹈,他则用她教的手语,比划出远超音乐这个载体的感情。

即使时代背景是冷战的残酷氛围,托罗捕捉到的末世恋人,依然甜到起腻。

此情此景同时也被埋伏在研究所的苏联科学家德米特里看到,令后者深受震动,深觉这个未知生物的灵魂,已经远远超出美苏冷战的棋局。

这也太甜了

由此可见,真正的爱情,并不会让旁观者感觉到「秀你一脸」的压力。

它的广大胸怀和人文光芒,让德米特里甘愿冒生命危险护送水形重获生机。而陷入热恋的伊莱莎,更是用一段无声的独白,打动了观众的心。

无声的争吵,手语如舞蹈手势般有力

为了说服好友吉尔斯帮助水形,伊莱莎干脆利落地打出手语,恨不能用快速比划的手指掏出自己的心。

她「说」:
「我的存在,我的经历,
都是为了将我带到这里,
与他相遇。
当他看着我,
他看不到我的缺陷,
看不到我有多不完整,
只看到我本人,我的真实。
而且,
每一天,每一次,
他看见我,
都会感到高兴。」

霍金斯演的真好,忍不住多截几张图

「听完」这段寂静的咆哮,你会发现,即使是「伟大的爱情」,都不足以形容伊莱莎对水形的感情。

她也曾经用一张友谊贺卡示意自己和水形的关系,这从侧面说明,整部浪漫物语试图描写的远远不是跨族恋的猎奇,而是人性之爱拥抱一切异类的潜力。

在伊莱莎的轻抚摸下,友情、亲情、爱情,无不被包含溶解在碧绿的水里。

伊莱莎用友谊的贺卡示意水形,贺卡上画着两只小怪兽,就是她对自己和水形身份的定义

即使到了决定影片R级命运的性爱场面,这份广博的感情仍然没有失去张力。

霍金斯固然是露点了,但托罗对恋人的交融,却采用了罕见的收敛笔调,仅仅以车窗上相互交汇的雨水,做出诗意的比拟。

霍金斯的表演太浪漫了

等到了影片后半段,伊莱莎将浴室注满水,和水形拥抱旋转的画面,甚至可以和美女与野兽的共舞一较高低。

无边的绿色充满了整个房间,让柔情蜜意穿透薄薄的墙板,幽默地滴到楼下影厅观众们的头顶。

托罗啊,浪漫至死

众所周知,绿色,在中文语境里,隐含着爱情欺骗的淡淡恶意。

但在《水形》中,摄影指导丹·罗斯特辛(Dan Lausten)的运用,却赋予了它另一种光景。

从水形的皮肤,到伊莱莎的睡裙,绿色装点了她的梦境,他的生命。

作为对照,反派角色斯特里克兰的家居却完全「不绿」,只有一大片虚伪刺眼的明黄取代,遏止了弥漫全片的浪漫气息。

「绿色代表希望」,而斯特里克兰,「讨厌绿色」。托罗在前后呼应的两句台词中说出了影片的美学玄机。

作为主基调的绿色,既有异族生物的神秘,也有最温柔的希望、最潮湿的性感和最浪漫的情愫。

在冷战时期,它就像阴暗角落里的一小撮苔藓,即使被剥夺了所有养分,也会从石头封里汲取能量,在没人注意到的时候,织造生机。

托罗的初心

《水形物语》是可爱的,易懂的。

它截止今日的成绩没有辜负托罗的努力,但舆论的两极分化,却有点让人想起去年的《爱乐之城》,一部同样走童话路线的电影。

托罗祭出的裸露和怪物虽然抬高了观影人群的年龄,但它完满的结局,实际却比《爱乐》更要求一颗童心。这反倒增加了《水形》斩获一至三星的概率。

被MTC打出高分(92)的水形,也许是一部分人眼中的平庸电影,甚至烂片

有人爱《水形》,有人不屑《水形》。

这正如《爱乐》在去年年初被捧上天之后,又遭到一轮鞭辟入里。

然而,这不正是电影值得讨论的地方吗?

——它懂得如何寻找自己的观众,同时也让这些观众在喜爱或厌恶的观感中发现彼此的同好,进而认识自己,认识彼此。

于是,有些人选择追寻美好,有些人选择凝视苦难。决定二者不同的不是审美高低,而是性格差异。

伊莱莎在电视上看黑人平权运动的新闻

就电影本身来说,它注定无法照顾到所有人的心情。

比如托罗的《水形》,虽然容纳了黑人、同性恋和男女平权的问题,却没有给时代背景中的被侮辱者太多特写,甚至在民权抗议的新闻出现时,特意安排角色换台到歌舞片「粉饰太平」,引起了一定的争议。

我们无法揣测托罗如此设计的动因,但至少能看出,来自好莱坞的《水形物语》,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作者的初心。托罗也说,这是关于他自身的电影。

因此,要评鉴它,你只有两条路可走:相信,或不相信。

托罗这周新鲜拿到了金球的最佳导演奖,这是不是说明评委尽管没有相信他的电影,却相信了他作为导演的表达力?

如果仔细玩味,你会发现,在水形双栖人,哑女伊莱莎,甚至反派斯特里克兰身上,托罗都放入了自己。

尽管人们早就告诫他,不要试图用电影分享太多个人化的情绪,但他仍然想说他人和自己相信:

「怪兽」不等于骇人的外形;

对自我的证明可能异化自己;

即使最孤僻的生命,也能拥抱到理想化的爱情。

斯特里克兰竭力向将军证明自己,这个角色悲情面由此可见一斑

在今年威尼斯影展上,《水形物语》放映结束后的满堂彩曾令托罗感动哭泣,泪洒剧场。

他当时不是没注意到掌声中那些漠然离去的身影,只是坚定了自己不论怎样,都要继续信仰爱与善良的决心。

从这个意义上说,完成了表达,并且激起了共鸣的《水形物语》,也许已经能够代表托罗毕生可拍的所有作品。

这就是为什么,他会在首映后感慨,「看来我已经比预想中多拍了10部电影。」

P.S. 托罗立Flag无数,维基词条中甚至有一页专门列数「吉尔莫·德尔·托罗未完成的计划」,《水形物语》如今给了他自我实现的完满感,不知未来的托罗会拍出怎样的电影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